在曲靖市麒麟区斑驳的青石板路上,天池社区的百年街巷正焕发新生。这片承载着600年城市记忆的0.26平方公里老城,通过“书记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的创新实践,用三年时间实现了从老旧城区到网红街区的蝶变。
穿梭于五街四巷的“街巷哨兵”,是天池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。由网格员、志愿者、社区民警组成的巡查队伍,每周两次对辖区实施“网格CT扫描”。2024年雨季巡查中发现的芭蕉巷百年老宅险情,通过“红色应急哨”迅速启动多部门联动修缮,让危墙两个月内重获新生。
社区创新打造的“哨源侦察兵+哨源收集器”双网体系,通过设立居民意见箱、民情恳谈会等形成八大问题收集渠道。2024年上线的“老城哨源图”数字系统,将历史建筑、重点商户等纳入动态监测。
“我们就像老城的全科医生,既要治急症,更要防未病。”天池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张恒辅的比喻,道出了治理智慧——年均收集的200余条问题线索,通过分级处置机制实现90%以上就地化解。
面对老城治理的复杂考题,天池社区巧用“加减乘除”工作法破局。基层减负做减法,清理32块冗余挂牌,建立服务“正负面清单”,让社区干部轻装上阵;便民服务做加法,盘活闲置房产建成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,日均服务群众超50人次;资源整合做乘法,联动“双报到”单位,在背街小巷布设智能充电桩、视频探头,引入市一院闲置地块改造咖啡馆;部门联动做除法,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破除部门壁垒,18个月完成7条街巷的雨污分流改造,让老街既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。
如今,糖行街上62家特色店铺串联起古法榨油坊与文创书吧,2024年国庆、2025年春节举办的老城“摩登集市”“新春集市”,累计接待游客80余万人次,成为城市新的文化地标。
让哨声持续响亮的秘诀,在于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生态。
天池社区探索实施多方协商、联动处理与反馈评价的长效机制,实现100%响应效率。2024年社区通过联席会议、民情恳谈会,联动街道、行业部门、群众协商解决矛盾纠纷、房屋纠纷、劳务纠纷等重点“哨情”50余件。
治理效能的提升推动老城发展质变。2024年街区创业实体数达361户,同比增长12.81%,成功创成“古韵天池”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街区、省级创业社区。曾经的老旧房区变身文创孵化基地,老归侨将祖宅改造成风味餐厅,年轻创业者返乡开设文创体验馆……这些新老场景的交融,正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注脚。
正如老街坊们在民情恳谈会上所言:“老宅院装着新生活,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烟火人间。”
图文:赵会全 伏振予
责编:窦俊伟 段琼会
审核:代石全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